第二课堂

管理学院|就业促进周就业育人系列活动之西藏基层工作者许爱萍

发布时间:2021-05-24作者:


【编者按】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的号召,无数管院毕业生选择赴西部、去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书写青春华章。他们的事迹激励引导一批批毕业生正确认识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立大志、明大德,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17年许爱萍从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毕业,积极响应国家支援西藏的号召,踊跃报名专招生, 离开家人来到了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天上阿里。怀着奉献边疆的初心,克服胸闷、气短、头痛、嘴唇干裂、鼻子充血等高原反应,全身心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 。

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来到海拔4500米的天上阿里,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实干精神. 用自身的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的幸福观”。

在她远离故乡、告别亲人,来到阿里后,她就把阿里作为第二故乡,并暗下决心,一定要为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绝不辜负国家和人民对他的信任,绝不给专招生脸上抹黑。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扎根西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人生价值和国家大义的角度上深刻分析了青年崇高理想与服务西藏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树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合理择业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青年专招生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点,梦想落于基层,既有利于为祖国边疆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又有利于在实践中为青年人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二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作为服务基层的一名普通专招生,刚刚走出校园的她紧接着步入社机关单位,在学校接受了四年正统的高等教育,具有相应的科学文化水平。但学生身份和工作身份的不同,其中必然有条难以跨越的鸿沟。为跨越这条鸿沟,尽快完成从学生到专招生的身份转变,成为一名基层的工作者,一方面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把虚心学习放在首位,另一方面结合注重实际情况,把自身储备的知识转化成工作中的“生产力”。在工作中,更应该放低姿态,主动积极的向各位前辈学习,积累经验,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工作习惯。

作为一名西部专招生,她决心放下一切包袱,战胜各种困难,为西部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此她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服从安排,端正态度,尽快融入角色。

作为一名专招生,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端正工作态度,客服各种消极思想,战胜工作中的诸多困难,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二、认真学习,任劳任怨,努力完成工作。在工作中她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认真完成各项任务。虚心接受,极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西部专招生。                                        

三、勤政廉洁,遵守纪律,团结本地干部群众。在工作中,她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勤政廉洁,在生活中,谦虚谨慎,尊重当地生活习惯,团结群众树立良好形象。

为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工作,她把维护社会稳定、坚守文化阵地工作放在首位。针对农牧民思想落后, 民族团结意识淡薄,他走村访户,定期设立宣传点,面对面讲授和宣传民族团结知识,让农牧民对民族团结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认识,让他们懂得要想过上美好生活,必须团结一致,齐心协力。

为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干部职工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任务, 为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她到贫困户家中走访贫困对象,把握民情,现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困难,从思想上帮助和指导他们如何摆脱贫困,走向致富之路,还给他们家中带来了大米和食用油,并送上了慰问。逢年过节,他都会亲自去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最近的生活状况,主动帮助他们收拾庭院、打扫卫生、唠家常、谈心声 ,团结至上,以诚相待、与人为善,用真诚换真情,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同时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比干劲奔小康,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相信在党的关怀下,他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每年,她都会拿出一点“爱心”为福利院的孩子购买书包、书籍、衣服、玩具等看望孩子们,和他们聊天、玩游戏、教他们文化课。他们一个个都用笑容表达这喜悦及感恩之情,看着孩子们可爱、真诚的笑脸,他感到无比的欣慰。在那里,她发现他们眼中充满了兴奋与渴望,他们非常渴望得到爱,哪怕只是一个拥抱,一丝微笑,一下抚摸。他们因为种种原因被安置在福利院, 是福利院的老师和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将他们抚养长大,尽管有福利院的老师们的教导,但在他们心里难免会有阴影和缺失,她真诚的希望她的爱能够给他们一些温暖,让他们也能够拥有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

每年,她也会去敬老院,带上老人爱吃的糕点水果,生活用品和营养品去看望老人,给不能自已的老人主动喂饭、洗头、洗脚、和他们谈心,给他们讲故事,让他们不再孤单。她就是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身边处于黄昏时段的老人也会感受都世间的温暖,他知道创造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更离不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构建。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引导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更能提供自身更好的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为了践行一名合格的党员,用心投入、用情融入,牢记神圣使命,担起光荣职责,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高原精神,真正把心贴近藏区,把情倾注藏区,成为一片深山净土上绽放的格桑花。